★肺病其病症状在肺,病因在肾脾大肠
肾亏之人,久亏得不到还原,那脾脏大虚,脾虚经气得不到再生,肺就得不到营养。脾越虚越寒,一切后天的营养就得不到转化,脾脏藏五脏六腑的膏脂,是主宰五脏六腑后天的源泉。一旦久虚受寒,脾气就不能升降,所以病人吃过就胀,这就是仲景在黄疸篇提到的,
“风寒相抟,食谷即眩,谷气不消,胃中苦浊,浊气下流,小便不通,阴被其寒,热流膀胱,身体尽黄,名曰谷疸。”
这时脾胃就很难再生再造,满而不食,医要误下,腹满不减,减不足言。
脾为阴,胃为阳,它们俩是表里关系,不能偏在一方。胃热过盛就偏于热,脾虚过盛偏于寒,两经一偏就不能互为表里了。胃气是动力,胃气一动,需要脾经的膏脂来供养。一旦脾经的膏脂偏虚,胃气一动,没有膏脂的供养,胃气越动越热。胃热偏胜,再耗脾津,脾越耗越损,中焦断源。
肺为华盖最为上,华盖在上,它离外感风寒最近,好比那空中悬肉。人体中肺是最后一脏,它悬的最高,需要热气和营养供养,它的营养来源于脾脏,它的热气来源于膀胱。一旦膀胱虚衰,肺就得不到太阳的温照,常常受寒;中焦断源,肺就得不到营养的供应,这样肺哪有不病之理?这叫肺病——病于胃,毁于脾,伤于肺。
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太阴脾经三经不能互助,肺必生大病,肺出现种种症状,症状虽多,它的病根在于脾胃。我们中医临床见到此病,思维要明,诊断要清,不能错误用方,不能头疼治头,脚疼治脚,顾头不顾尾,苦了病人,毁了病人,这是医生之错。
胃的本性是热,它需要脾津的供应,才能得到营养平衡。一旦脾津被耗,阳动者损阴,本身脾阴被损,脾脏不能保护自身,阳明热不断的熏蒸,脾津更损,脾损者,肺就得不到长生,何谓长生?肺的长生靠脾,脾的长生靠肾,长生而生,人就无病,一旦某一脏失去了长生,必生大病。
★伤寒描述足六经,杂病描述手六经
有学生常常问我,仲景六经辨证只写足六经,为什么不写手六经?医圣张仲景是个全人,能写出足六经,难道不知道手六经吗?上述谈到肺痿,肺痿是不是手太阴,肺与大肠相表里,大肠是不是手阳明,难道仲景没有写么?可能你的书看少了,你光看《伤寒论》没有看《金匮要略》,伤寒写的是足六经,杂病写的是手六经。